发布日期:2025-09-04 05:10:53 点击次数: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以2小时05分48秒的优异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切普科奇以2小时21分33秒的成绩摘得桂冠。
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主办,以“奔跑无界,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旨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,同时展现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包容,比赛路线延续经典设计,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,途经东城区、西城区、海淀区等标志性区域,终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,沿途观众热情高涨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。
精英选手表现亮眼,赛会纪录被刷新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,与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坎迪及摩洛哥选手拉希德·埃尔巴齐尔形成第一集团,进入后半程,阿贝拉凭借出色的耐力和节奏控制逐渐拉开差距,最终以2小时05分48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了近1分钟,赛后,阿贝拉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很大动力,这是一次难忘的胜利。”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杰普科斯盖·切普科奇在最后5公里发力,甩开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·阿亚纳,以2小时21分33秒的成绩夺冠,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6分15秒获得第四名,创下个人最好成绩,展现了本土选手的进步。
全民参与,彰显马拉松精神
除精英选手外,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参与,赛事设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,涵盖不同年龄层和运动水平的参与者,许多跑者以团队形式报名,身着统一服装,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,65岁的北京市民王先生完成了他的第10次全马,他表示:“跑步让我保持年轻的心态,每次参赛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。”
组委会在赛事服务方面也做了全面升级,沿途设立15个补给站,提供饮用水、能量胶及医疗支持,首次引入智能手环监测系统,实时追踪选手身体状况,确保赛事安全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高水平的赛事组织,将北京马拉松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品牌赛事。”
赛事带动城市经济与文化交流
作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,北京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,更成为促进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,赛事期间,北京市旅游业迎来小高峰米兰体育,酒店、餐饮及交通行业收入显著增长,组委会联合多家企业推出马拉松主题展览、公益跑等活动,进一步推广体育文化。
来自德国的参赛者马丁·舒尔茨表示: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,除了比赛,我还游览了故宫和长城,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交融让我印象深刻。”
展望未来,持续推动马拉松运动发展
随着2024北京马拉松的圆满落幕,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将继续优化赛事体系,鼓励更多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,推动全民健身战略落地,北京马拉松计划引入更多科技元素,如虚拟现实赛道体验、AI陪跑系统等,为选手提供更丰富的参赛体验。
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,它考验毅力,传递激情,连接世界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再次证明了这项运动的魅力与影响力。